旅游业的统计及相关数据
根据世界旅游旅行理事会(WTTC)发布的数据,2013年世界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9.5%,对就业的贡献率超过10%。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至少不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旅游业对相关产业贡献不断凸显,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旅游企业类型不断拓展,旅游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已经形成综合性、集群化的产业体系。
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将旅游业列入战略性支柱产业,85%以上的城市、80%以上的区县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为:
到2020年,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迈向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年人均出游次数达到5次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旅游业在规模、质量、效益上均达到世界旅游大国水平。
现任领导人谈旅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李克强总理要求我们“围绕发挥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独特作用,砥砺开拓,扎实工作,着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着力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着力推进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让旅游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为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跃升作出新贡献。”
汪洋副总理指出,“旅游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根据国际规律,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旅游将获得快速发展;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旅游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出现多元化趋势。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大关,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如果说前35年是旅游发展的“黄金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那么未来35年将更是旅游发展的“钻石期”。 对旅游需求和供给要素进行再组织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社会协调的“润滑剂”、转变发展方式的“加速器”。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全要素融合、全产业链整合、跨越一、二、三产业的现代产业集群和经济社会组织方式。旅游通过产业融合,形成资源共享,实现协同发展,创造新增价值。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面广、拉动力强,与旅游相关产业达110多个。无论是对GDP的贡献,对消费、投资、出口的贡献,还是对民生的贡献,对就业、减贫、环保的贡献,都充分体现了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硬实力。
全国旅游投资强劲增长,2014年全年完成旅游直接投资7053亿元,同比增长32%,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5个百分点,比全国投资增速高16.2个百分点。未来三年,旅游直接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乡村旅游开发、旅游小镇建设、大型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以及医疗健康旅游、养生养老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网络在线旅游等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户外休闲用品、旅游装备制造业等正在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而且,旅游投资的带动性强,按照国际上1比5的旅游投资带动系数测算,未来三年我国旅游业将带动15万亿元以上的综合投资。
总结旅游业这些年的发展,在现有“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可否概括出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前者为旅游基本要素,后者为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
从景点旅游模式转向全域旅游模式,要实现九大转变: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七是从景点景区内部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八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国家旅游局统计:
2015年共有41.2亿人次国内或出境游,相当于全国人口一年旅游近3次。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把它放到GDP里面一比较,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达到了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 我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2015年在40亿人次国内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达32亿人次,人均消费937.5元。去年,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人数增长35.2%,但在总出境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仅仅上升了2.5%。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达到了8000万人次,今年不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境游,自由行都是游客最爱的旅行方式。
6841亿——2015年,中国的出境旅游购物市场规模已达6841亿元,其中自由行游客的消费占比超过80%。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游客在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旅游购物支出已超过7000元。在伦敦希斯罗机场的旅客中,只有1%是中国人,但中国人创造了25%的免税品销售额。
71.2%——71.2%的自由行游客希望获得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和完整的旅游产品购买、消费体验,缩短旅游决策时间。除了优质的旅游点评、旅游问答、旅游攻略、游记等供决策参考,用户希望能够同时购买酒店、机票、签证、邮轮、租车、保险、当地游等全网高性价比的自由行产品和服务,并进行旅游结伴社交。
75%——游客通过旅行社进入景区的比例已经由2010年的60%-70%下降至2015年的20%-30%。自驾为主的自由行已成为游客到达景区的主要方式,占景区接待游客总人数的75%。
10大中国最关注民宿的城市:金华、杭州、温州、台州、绍兴、厦门、宁波、上海、无锡、北京。前五个城市被浙江省承包,浙江的民宿受关注度高,“民宿经济”发展潜力巨大。